马来西亚,最近似乎平静许多,但却更似是风雨前的平静。啸杀声,隐隐的藏在吹来的徐徐凉风中,似乎,大选就快要到。
民联、国阵,各施其技:再转变、改革、1 Malaysia,Malaysian’s Malaysia。。。不断地灌输人民,他们才是真正的爱民。但,灌输的,和实际上的,是否他们的是真的爱民呢?
汉人,自古注重爱民之道,爱民者方能得民心,得民心者天下顺之。《孟子·公孙丑下》有道:得道者多助,失道者寡助。“道”,对于国家领导者来说,意指民心,唯有得民心者才能得到人民的帮助,才能成其大事。这也是为何现在民联、国阵不断争夺人民的支持以求在来届大选得以执政中央。
前天回家乡弄祖屋屋契的事情,家乡刚好有书展,我买了一本书:《六韬.三略》,价钱还OK,RM10.00,折扣RM1。哈哈!
书里《文韬.国务第三》有道:
文王曰:“爱民奈何?”
太公曰:“利而无害,成而勿败,生而勿杀,与而勿夺,乐而勿苦,喜而勿怒。”
文王曰:“敢请释其故。”
太公曰:“民不失务则利之,农不失时则成之,省刑罚则生之,薄赋敛则与之,俭宫室台榭则乐之,吏清不苛扰则喜之。民失其务则害之,农失其时则败之,无罪而罚则杀之,重赋敛则夺之,多营宫室台榭以疲民力则苦之,吏浊苛扰则怒之。故善为国者,驭民如父母之爱子,如兄之爱弟,见其饥寒则为之忧,见其劳苦则为之悲,赏罚如加于身,赋敛如取已物。此爱民之道也。”
“利而无害,成而勿败,生而勿杀,与而勿夺,乐而勿苦,喜而勿怒”,短短六句话就精辟的把爱民之道讲解出来。
利而无害:要给于人民福利而不损害他们的福利;
成而勿败:使人民取得成功而不败坏他们的事情;
生而勿杀:保护人民而不无辜杀害;
与而勿夺:给于人民实惠而不掠夺侵占;
乐而勿苦:使人民安乐而不要让他们蒙受痛苦;
喜而勿怒:让人民欢喜而别让他们愤怒。”
那样怎么做到?
人民不失去工作就是得到利益;
人民不耽误务农时间就是促成了人民的事情;
减少刑罚就是保护了人民;
减少征收赋税就是给于人民实惠;
减少修建官室台榭就是使人民安乐;
官吏清廉不苛扰剥占就是使人民欢喜。
反之,使人民失去工作就是损害了他们的利益;
使人民耽误务农时间就是败坏民众的事情;
民众无罪而妄加惩罚就是杀害他们;
横征暴敛,沉重的赋税就是对民众的掠夺;
大兴土木修建宫室台榭而疲劳民力就会增加人民的痛苦;
官吏贪污苛扰就会激起人民的愤怒。
所以,善于治国的领导者,统驭人民像父母爱护子女,兄长爱护弟妹那样,看到人民饥寒就为他们忧虑,看到人民劳苦就为他们悲痛,对人民施行赏罚就象自己身受赏罚,向人民征收赋税如同夺取自己的财物一样。这些就是爱民的道理。
《老子》第六十章中有说“治大国若烹小鲜”,鲜者,鱼也,治理国家如同烹煮小鱼一样。为何这么说?煮小鱼的技巧有三,切忌经常翻动,要注意烹煮时间,还有
用料要简单。治理国家也如同烹煮小鱼一样,不要朝令夕改,要时常关注人民,国策要简单易懂,这样才不会扰民伤财。《淮南子·齐俗训》也有
说:“老子曰:‘治大国若烹小鲜,为宽裕者,曰勿数挠,为刻削者,曰致其咸酸而已’,《诗经·桧·匪风》毛传也有云:“烹鱼烦则碎,治民烦则散,知烹鱼则
知治民”,由此可见一斑。
中国历史上许多的朝代得以盛世,缘由其国家领导者待民如子,如明朝朱元璋
的“凡治以安民为本”、唐朝李世民的“为君之道,必须先存百姓”等等。
得道者多助,失道者寡助。得民心者的天下,这千古不变的定律,民联国阵也都明白。但切忌为了人民的选票而愚弄人民。君者,舟也;庶人者,水也。水则载舟,水则覆舟。小心,反而被人民颠覆其舟!
Reference:
[1]《孟子·公孙丑下》
[2]文韬.国务第三-《六韬.三略》
[3]第六十章-《老子》
[4]“治大国若烹小鲜”献疑与三释
[5]《荀子·王制篇》
One thought on “兵法论证:治国之道,爱民而已”